已完成法院人身份認證
可以先瀏覽其他內容
隱藏同步進度序未成年人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我國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3.67億,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和生活境遇,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關系到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依法治國戰略的實施,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業的實現。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未成年人是黨和國家的希望,是中華民族的希望。——關心未成年人的成長,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環境,是黨和國家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開創國家和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的戰略工程,也是實現億萬家庭的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因此,必須從確保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開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新局面。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具有優秀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項長遠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總的看,我國未成年人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熱愛祖國、積極向上、團結友愛、文明禮貌成為當代中國未成年人的主流,他們是朝氣蓬勃、充滿活力、富于創新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國際敵對勢力與我們爭奪接班人的斗爭日趨尖銳和復雜,他們利用各種途徑加緊對我國未成年人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同時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未成年人的影響不可低估。一些領域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沉渣泛起,也給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快速發展,給未成年人學習和娛樂開辟了新的渠道,與此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過網絡大肆傳播,腐蝕著未成年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歧途。這些都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面臨一系列新課題。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突出抓好四個方面的教育:一是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確立遠大志向,堅定理想信念,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三是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四是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他們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于創造。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民主法制觀念,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此,要全力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嚴厲打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加強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工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二是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各負其責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網絡。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辦好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積極運用新聞媒體和互聯網向社會廣泛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推廣家庭教育的成功經驗,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觀念、掌握科學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有關方面,包括共青團和工會、婦聯等群眾組織,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和村民委員會,以及其他一切基層組織,要切實擔負起責任,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調配合,開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體活動,真正把教育、引導未成年人的工作落實到基層。為深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決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組織編寫了“家有少年叢書——父母孩子讀案例”。這套叢書以提高未成年人法律保護意識,增強未成年人法制觀念和用法維權能力為宗旨,把普及法律知識和開展思想道德教育融為一體,用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的案例故事形式,寓法律教育于案例的講述和分析中,讓法律條文的枯燥變得鮮活、貼近生活;讓法律從神秘的殿堂中走出,變為未成年人手中的利器。讓他們從鮮活的案例中懂得什么是法律規范?什么是法律行為?什么是法律責任?作為新時期的未成年人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法律素質?叢書涵蓋了未成年人自我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犯罪預防等內容,體系完整全面,案例新穎實用、體例和諧統一、分析透徹簡明。相信不論是未成年讀者還是成年讀者,不論是家長還是承擔未成年人教育的工作者、承擔法律保護職責的其他機構和團體,都能從本套叢書中有所收益。一個世紀之前,梁啟超先生為實現強國夢想而疾聲呼喚:“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百年之后,他的愛國情懷和遠見卓識仍然深深地打動和啟迪著我們。保護未成年人,就是保護一個民族的未來,因為強國的夢想將由他們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篇章將由他們來書寫。讓我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共同行動起來,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神圣職責,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撐起一片藍天。劉家琛2005年1月19日
可以在“個人中心-我的借閱圖書”中查看
請歸還1本圖書后,繼續免費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