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6月30日,由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主辦的“第二屆紅色故事講解技能大賽”決賽在四川外國語大學大禮堂舉行,共有24名初賽晉級選手參賽。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退休干部肖紅在此次比賽業余組中榮獲一等獎。
本次講解技能大賽旨在充分發揮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全國知名紅色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
肖紅同志退休以來,積極發揮特長優勢,自愿加入紅巖歷史博物館志愿者講解隊伍,一直堅持在紅巖歷史博物館渣滓洞監獄舊址,為廣大游客進行義務講解服務,截至目前,為游客義務講解近700場,服務近一千小時。
"我雖然退休,但黨員身份永不退休,法官誓言將永遠銘記,要量力而行做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法院人的心路歷程。"
肖紅出生于紅色家庭,無論是從事司法工作,還是作為志愿者,一直以來都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巖精神。曾榮獲“重慶好人”、“優秀志愿者”等榮譽。
幾年前,中央電視臺重慶記者站對肖紅進行采訪,制作了短片《一家人的紅巖之路》。
以下內容摘錄自采訪中肖紅的講述
一家人的紅巖之路
七十年前,在重慶歌樂山下的白公館和渣滓洞,三百多位革命志士慘遭屠殺,犧牲在黎明前的黑夜。我的二外公譚沈明,1949年11月27日殉難于重慶白公館大屠殺。
譚沈明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重慶市沙坪壩、市中區和南岸區等地從事黨的地下工作。他終生未娶,把兄長(我外公譚中乎)的子女視為己出。我母親(譚家大小姐)回憶:“那時二爸偶爾回家,他身穿人字尼大衣,相貌英俊和藹可親,晚上帶著我們坐在家門口的石梯上講故事,唱抗日救亡歌曲。”歌聲飄向繁星閃爍的夜空,那是我母親童年時期美好的記憶。
因叛徒出賣,譚沈明于1940年4月逮捕,先后關押在川東師范(國民黨中統所在地)的防空洞內、貴州息烽集中營、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看守所和白公館監獄。在獄中譚沈明同許曉軒、韓子棟(紅巖小說中的華子良)組成中共臨時支部,領導獄中難友同國民黨反動派做堅決斗爭。他對難友們說:“我們被捕太久,組織上可能已經不知道我們了,但為了革命,為了真理,我們要永遠堅持下去。”犧牲后,遺留有兩本外文筆記和習作,這些珍貴資料現在都陳列在紅巖歷史博物館。解放后外語學院的專家學者在觀看和閱讀了二外公的英文、俄文筆記后都深受感動,他們對一個被囚禁失去自由的革命者,能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從外語零基礎學起,自學達到了大學外語水平,感到特別的驚訝和萬分崇敬。二外公生前沒有留下妻室兒女和任何家產,但是他那種艱辛革命必勝和勤奮刻苦學習的理想信念,卻是他留給我們譚家后代無比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楷模榜樣。今天,我們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更應該堅持終生學習。
我的外公譚中乎曾是一位商人,經營過電廠、銀樓等生意。為了營救獄中的弟弟譚沈明,他到處求人。因譚沈明是重要的政治犯,兄長傾其所有也沒能把弟弟從獄中救出來。重慶解放前夕,我外公以小龍坎鎮長的身份,幫助過許多他弟弟的同志(中共地下黨)。
譚家兩兄弟遺照,左邊是譚沈明,右邊是譚中乎。
小說《紅巖》中提到的重慶大學、沙坪書店、磁器口、白公館和渣滓洞等地方均在重慶市沙坪壩區,這里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我愛人唐清林生前從事藝術教育和群眾文化工作,他把弘揚和傳承紅巖精神視為文藝工作者的使命,長期潛心研究紅巖文化,曾組織、策劃、導演和創作過許多歌頌紅巖的大型活動及文藝作品。紅巖故事在幾代人的心里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記憶,英雄們舍生取義用生命詮釋的紅巖精神,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
1994年11月25日,重慶市沙坪壩區舉行了紀念11.27革命烈士殉難四十五周年《紅巖魂》大型紀念演出。當晚歌樂山烈士陵園細雨紛飛、淅瀝不停,那是天在哭,那是每一個人懷念的眼淚,各界群眾聚集在烈士群雕前,沉痛悼念革命先烈。
《紅巖魂》大型實景演出獲得圓滿成功,受到各界高度好評,中央電視臺等主要媒體相繼報道演出實況。然而在贊揚聲的背后則是唐清林及團隊的辛苦付出。以演出音樂的制作為例,那時候還沒有音樂網站和制作音樂的工作室,請專業樂團錄音的成本太高,為了節約費用,他們只能用錄像機把選中的電視節目錄下來,再將錄像帶的音樂剪接后錄制成演出需要的錄音帶。那段時間唐清林經常在家里工作到深夜,我陪著他剪輯音樂帶、討論演出方案及舞美設計圖,我欣賞他的才華,更敬佩他的勤奮和執著。
最動情的講解員
我是譚家的長房長孫,受家庭和環境的影響,紅巖情節已經植根于我的心底。
2010年初,紅巖博物館在重慶晚報發了一條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而且適合自己的事情,便積極報名參加選拔。紅巖聯線的陳科長告知,為了便于管理,他們只接收大學、街道和社區等團隊的報名,像我這樣以個人名義報名的不符合要求。但我沒有放棄,經與陳科長的反復溝通,她對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紅巖志愿者分為服務人員和講解員兩種類型,我的愿望是成為一名志愿者講解員。后來陳科長通知我參加博物館組織的培訓和考核,并把講解詞發給了我。
因我的家庭背景和唐清林工作的潛移默化,紅巖故事我早已爛熟于心。為了學習講解技巧,我特意到渣滓洞等景區實地考察,以觀眾的身份請了一位專業講解員,仔細觀察她講解的語調、手勢、路線等,從中學習講解的基本要領。
記得志愿者講解員考核那天,紅巖博物館會議室里坐著二十多位大學生,我是唯一的五十歲以上的阿姨。何玲主任將考核要求告知后,同學們便開始了講解,何主任逐個進行點評。我是最后一個考核,當我講完江姐那一段之后,何主任感慨道:“肖老師,你把我都感動了。”我終于成為了一名紅巖志愿者講解員。
多年來,我堅持周末用半天時間到渣滓洞景區去服務和義務講解,每當全國各地的觀眾給予我掌聲和鼓勵時,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為我院的年輕法官們講解
“講述初心故事,弘揚紅巖精神”
以下是我的志愿者手冊,記錄了我做紅巖志愿者期間為觀眾服務和義務講解的情況。
來源: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