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0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2020年4月23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高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中英文版《2019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上海法院專利審判白皮書》,公布“2019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2019年上海法院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典型案件”,《上海知識產權法院2019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一并與會發布。
上海高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張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黎淑蘭,上海高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劉軍華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上海高院新聞發言人孫婧主持發布會。德國、意大利、英國、美國駐滬領館官員,歐盟及日韓美等國商會代表,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40余人通過騰訊會議視頻系統在線參加了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通報,2019年,上海法院共受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23,580件、審結23,510件,同比分別增長3.97%和6.28%。其中,一審著作權糾紛案件、商標權糾紛案件同比分別上升5%、20.56%,增速趨緩;一審特許經營合同糾紛、專利權糾紛案件同比分別增長140.81%、91.14%,增幅明顯;一審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件268件,同比下降67.04%。
在案件總量持續增長態勢下,上海法院審判質效保持良好,同期結案率99.70%,同比上升2.25%;一審案件服判息訴率95.97%,同比上升1.44%;民商事案件調撤率75.83%,同比上升11.18%;入選指導性案例1件,公報案件3件,中國知識產權十大案件1件和典型性案件4件。
2019年,上海法院審理了一批大標的額、有較大社會影響和新類型疑難復雜案件。記者翻閱“2019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時看到,曾經引發業界和社會關注的假冒“科顏氏”等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案,《鬼吹燈》“同人作品”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熱血傳奇》游戲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小黃人”動畫形象著作權糾紛案等,均在其中。
2019年,上海法院繼續扎實推進服務保障大局各項工作。6月,上海高院與浙江、江蘇、安徽三省高院聯合會簽《長江三角洲地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交流合作協議》,建立四地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機制。10月,上海浦東法院成立自貿區知識產權法庭臨港新片區審判站,積極回應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司法保障需求。
2019年,上海高院有序深化院校合作交流機制,與華東政法大學簽署《關于加強知識產權教育和司法實踐的專項合作紀要》,加大人才培養、書籍出版、國際交流等方面合作力度;組織同濟大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和“一帶一路”碩士項目班學生等赴三級法院知產審判部門學習交流,不斷提高知識產權領域法律教育、法學研究和司法審判的水平。
新聞發布會上,黎淑蘭通報了2019年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情況。2019年,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創新方法升級多元解紛機制,在部分專利侵權案件,以國家知識產權局是否最終維持涉案專利效力作為調解協議附加條件,促進雙方當事人在現有狀況下達成和解,取得理想效果;探索在技術類案件中邀請技術調查官參與調解,在固定技術事實的基礎上縮小雙方爭議,為調解工作的開展創造空間。
與此同時,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積極運用現代科技賦能審判工作,為解決在線審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證據原件核對、實物證據勘驗比對難題,積極探索運用網絡技術手段搭建高清全景遠程示證平臺,增設360°高清遠程示證平臺和書證展示臺,保障在線庭審高效開展。
2019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制度、優化機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決策。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劉軍華介紹了“2019年上海法院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典型案件”。2019年,上海法院堅持改革創新,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為推進上海知識產權審判高地建設、著力優化創新創造營商環境提供了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一是足額支持賠償訴請,充分體現權利價值。在美國平衡身體公司訴永康一戀運動器材有限公司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中,上海浦東法院平等、嚴格保護中外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全額支持原告300萬訴請,該案系上海首例適用知產侵權懲罰性賠償案件。
二是探索多種程序機制,有效維護合法權益。在上海點點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上海犀牛互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首次運用證據出示令制度,責令被告提交有關被控游戲營收的證據,并因兩被告拒不提交證據,參考原告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將一審判賠金額從20萬元改判至300萬元。
而在上海鴻研物流技術有限公司與義烏市瑞來塑業有限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準確適用相關司法解釋對“情況緊急”的規定,首次作出行為保全裁定,并至展會現場送達,及時保護了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大刑事打擊力度,不斷凈化市場環境。在被告人許某某、魯某某等9人犯假冒注冊商標罪、王某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一案中,涉及多名被告人因假冒、銷售假冒世界知名品牌“科顏氏”化妝品,一審、二審法院準確認定共犯,嚴格適用刑罰,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至一年四個月不等的實刑,并分別被判處高額罰金。二審當庭宣判后,法國大使館通過外交照會上海高院,對上海法院的司法保護工作表示感謝。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35周年。新聞發布會通報,根據《上海法院專利審判白皮書》,自專利法施行以來,截至2019年底,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專利案件7,075件,審結6,490件。其中,一審專利侵權案件長期維持在專利案件的90%左右。進入新世紀特別是近五年來,專利糾紛領域呈現明顯擴大趨勢,并觸及了如基因技術、4G通訊、共享單車、計算機軟件、手機芯片等多個新興或細分技術領域。
為切實回應權利人和市場主體對于專利技術、創新創造的司法保護需求,35年來,上海法院精心審理各類專利案件,探索并形成了一批得到司法實踐和立法規定充分認可的審判規則。
在瓦萊奧清洗系統公司訴廈門盧卡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廈門富可汽車配件有限公司、陳某某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探索作出先行判決。這是上海法院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首次探索以先行判決的方式判令被告停止侵權,并在隨后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的二審中被予維持。該案也是知識產權法庭的“第一錘”案件,入選了中國法院指導性案例和2019年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
在西安奧克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訴上海輝博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一案中,上海法院判決明確,如果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包含與專利權利要求的全部技術特征相同的技術特征,或者構成等同,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構成專利侵權,否則不構成專利侵權。這既是上海法院判決的首例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也是上海專利審判在實踐中堅持專利侵權判定全面覆蓋原則的典型案例。
35年來,上海法院還不斷深化專利審判機制改革,明晰了上海高院和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兩級專利審判體系,探索形成了技術調查、技術咨詢、專家陪審和技術鑒定“四位一體”的技術事實調查認定體系,規范了技術鑒定程序、現場勘驗程序等特有訴訟程序設置,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涉及專利審判的規范性業務文件,有效提升了專利審判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
張斌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上海法院要以知識產權司法現代化、國際化、專業化、精細化發展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職能作用,持續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著力打造符合上海知識產權審判事業發展需要的專業隊伍,不斷提升司法保護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能力,為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知識產權司法服務和保障。